首页 资讯 正文

浙江义乌:外籍学生志愿者上岗 架起中外医疗沟通之桥

体育正文 95 0

浙江义乌:外籍学生志愿者上岗 架起中外医疗沟通之桥

浙江义乌:外籍学生志愿者上岗 架起中外医疗沟通之桥

中新网义乌6月6日电(张煜欢)“请问做(zuò)B超往哪里走?”“B超在二楼,您往这个方向(fāngxiàng)一直(yìzhí)走”“您好,是需要办理住院吗?就在这边”“如果需要打印双语(shuāngyǔ)检查报告,可以跟我到这台机子(jīzi)这里打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下称浙大四院)的导诊台前,叙利亚留学生李一伊和比亚力正为往来的患者(huànzhě)细致解惑、指引就诊方向。 外籍志愿者(左(zuǒ))为外籍患者(右)服务。肖健 摄 近日,首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四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guójì)生正式成为浙大四院“医路相伴”志愿者团队首批外籍(wàijí)学生志愿者。记者走进浙大四院,感受这些外籍“医疗向导(xiàngdǎo)”带来的贴心服务。 身着标志性的绿马甲,几名外籍学生志愿者在门诊大厅(dàtīng)与中心药房(yàofáng)之间穿梭忙碌。他们时而俯身指导患者操作自助机,时而快步(kuàibù)上前为外国患者指明检查科室的方向,提供贴心的咨询引导服务,帮助前来就诊(jiùzhěn)的患者顺利完成就诊流程。 “以前我觉得自己中文(zhōngwén)不够好(hǎo),不敢开口。但在(zài)和中国患者的(de)沟通中,我不仅学会了流畅使用‘挂号’‘取药’等词语,甚至还听懂了方言版的‘谢谢’,这种进步比课堂学习更让我有成就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马国扬说。 外籍志愿者引导患者(huànzhě)使用自助挂号机。肖健 摄 在(zài)外籍志愿者的队伍中,还有一位“医学生”的身影,她就是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林夕阳。这位(zhèwèi)来自(láizì)俄罗斯的姑娘精通俄语和(hé)英语,凭借一年多的中文学习积累,已能熟练地用中文与患者交流。金发碧眼的她身着绿马甲,在熙熙攘攘的门诊大厅中穿梭,成为一道独特(dútè)的风景线。 从岗前培训时认真记录要点,到具体(jùtǐ)的业务实践,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mánglù),对志愿服务林夕阳已驾轻就熟。其实在此之前,林夕阳和同学就在老师(lǎoshī)的带领下,走进医院的门诊、病房和手术室参观。 作为“早接触临床”教学模式的(de)重要一环,参观经历让(ràng)国际医学生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国医疗体系的高效运转和中国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井然有序的就诊环境、医护人员专业且温暖的服务,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当看到浙大四院(sìyuàn)外籍志愿者(zhìyuànzhě)招募(zhāomù)令时,林夕阳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名。 谈及此次志愿体验(tǐyàn),她(tā)难掩兴奋。“感觉非常棒!中国的医院非常方便,自助机也好用,外国人护照也能直接刷,什么都能手机上搞定。作为一名医学生,在这里做志愿者(zhìyuànzhě),让我感觉很(hěn)特别,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浙大四院,有越来越(yuèláiyuè)多外籍学生加入志愿者团队(tuánduì),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尽管来自不同(bùtóng)国家和地区,却有着共同的热情与善意。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外籍志愿者不断增进对中国(zhōngguó)文化和社会的了(le)解。这支国际化的志愿者团队不仅架起了中外患者沟通的桥梁,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受到中国医疗服务的温度与包容。(完)
浙江义乌:外籍学生志愿者上岗 架起中外医疗沟通之桥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